最新期刊
海外文摘画廊
< 返回主页
2020年第02期

2020年02期 画廊欣赏

作者:任怀强/文      阅读人数55

 
 
郑训佐

室名书带堂、甓社斋
 
 
       在山东书法界,郑训佐以纯熟的理论和独树一帜的书法风格著称。学者、诗人和书法家,三种不同的身份融为一体,再加上他的文人特质,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气场。作为文人书法的典型代表、儒雅的文学教授、卓尔不群的书法家和颇有成就的书法理论者,不同身份透视出他身上的不同特质。
 
       郑训佐,室名书带堂、甓社斋,1958年生,安徽省天长市人。1983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现任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山东大学书法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和山东省书协顾问。主要从事书法创作与书法学研究、中国古典文学教学与研究。

 

作者:郑训佐 作品名:节录《世说心语》 尺寸:35cmx35cm


郑训佐的书法与诗性
 
任怀强/文
 

一个卓越书法家的传承与创新
 
小路消失在黑暗的尽头
星星滴下无名的忧伤
一个声音从山那边传来
还是诚实地背过身去
遥远的海上正荡着抑郁的桨
 
                                        ——节选自《夜从山顶升起》
 
 
      这首收录进《济南诗选1917-2017》的诗歌,以沉郁而又疏阔的笔调,展示出郑训佐对语言和其文化背景的独特思考。作为上世纪80年代著名的山东大学云帆诗社成员,他与韩东、杨争光等人一起,成为那个年代大学生诗歌的代表人物。那个文学风起云涌的年代,新诗和古典诗词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他的年轻岁月。
 
       由诗歌切入,进而走进郑训佐的心灵世界,文学、哲学与书法交相辉映。透过半个多世纪的历史烟尘,穿越数百公里的地理连接,抵达安徽天长——1958年,郑训佐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祖父和父亲都是教师。受家庭影响,他七八岁就开始写字,至今,池畔临书的祖孙背影依然不时浮现在他眼前。
 
        及至恢复高考,1979年,郑训佐考入山东大学,开始有计划、系统地临帖,楷书学习欧阳询,行书学习文征明。练得纯熟后,他的字和文征明的字放到一起,很难分辨真伪。“但是毕业后发现了问题,文征明毕竟不是一流书法家,在内涵上有缺失,过于圆熟,‘熟’到极致必成‘俗’。”为了摆脱影响,他开始写隶书,主要临摹《张迁碑》,对《石门颂》也用功较深。此外也写简牍书。
 
       “隶书是汉字重要的书体,因其有古拙厚重之格,可以化解文征明字体势上的浮华飘荡之气。”同时,他对草书形成了自己的见解,“二王’作为行草书的源头,是行草的母体。米芾在‘二王’基础上有破有立。王铎相当勤奋,博采前人之长,于经典中寻找创作灵感,因此既有古典整合意义,又极具创作意识。”
 
       博采众长的过程,就是扎根的过程,不断自铸风貌,一个卓越的书法家破茧而出。
 

作者:郑训佐 作品名:楚辞句 尺寸:35cmx35cm

 
以深厚的人文背景从事书法创作
 
       天长与汪曾祺老家高邮毗邻,风俗相近。“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以其深厚的文化功力不断影响着当代学界。数十年来,郑训佐经常会想起这位老乡,并在自己的文学艺术生涯中多有借鉴,他曾说:“汪氏的价值在于他是作家中出色的书家,又是书家中出色的作家,二者合一,便支撑起了一片一般书家难以企及的艺术天空。”二者一样才情高蹈,后者又有了浓郁的书卷气。
 
        “书法和整个人文学科分不开,文学、哲学是书法呈现的载体,同时又融化到书法艺术的内核中去。”郑训佐说,“文史哲最密切的有三个时期,一是先秦,二是魏晋,三是宋明理学。”
 
        “中国历史上,多次面临书法艺术的变化,比如唐宋时期,以颜真卿、黄庭坚和米芾为代表的书家,那种有冲击的作品,相对于魏晋时期的王羲之等就有了很大变化。到了明代,已与‘二王’相去甚远。”他一直追求传统基础上的创新求变,致力于研究前人“变化”的成功原因。他常讲到“马蹄式”的前进:“书法的新变不同于蝉蜕和羽化。书法无所谓新与旧,所谓从旧质中脱胎换骨,从旧身中蜕化新貌,新的骨肉与传统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他举例指出,八大山人早期学习董其昌,后来典型的“八大体”结构高度夸张,和王羲之的作品比较,似乎已经没有多大关系了。“前期,八大山人可以看作是王羲之衣钵的传承者,但晚年的八大山人,甚至可以看作王羲之的‘反动者’。”
 
“书者,如也。如其学也,如其才也,总之曰如其人也。”郑训佐其人,性格儒雅,风趣而不失谦逊,颇有长者风范。古典修养、学术造诣和诗人才情相互辉映,发而为书,自然大雅。作为古典文学研究者,他把其深厚的文化积淀,贯穿于书法的线条和内核中,其书法作品便在“知白守黑”里凸显出特有的厚重、流畅和明快。他将“以深厚的人文背景从事书法创作”视作自己毕生的追求,并有着清醒的自我认知,对外界的诸多溢美之词淡然处之,不骄不躁,不断钻研。
 
       他虽受到西方艺术哲学的影响,从来不轻视书法作为视觉艺术的“形式感”,但更提倡人文精神的弘扬。“由生命的感性与文化的理性熔铸而成的人文精神,对于书法家来说,这是一种宏大的精神境界。落到艺术创作中,又是一种实在的美学境界。宏观的文化背景、人文精神常常是我进行书法批评的出发点。”
 
       “作为学者,他是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知名教授;作为老师,他的才情和人格魅力不知让多少学子为之倾倒;作为书家,他的作品或隶、或行、或章草,融古朴和经典于一体,传统文人优雅的气节内蕴毕现,笔锋流转间自成一种深邃悠远。在他的作品里有着碎玉朱砂深埋的宁静,一任外界风雨琳琅,世情浮华。”
 
       又是一个“三位一体”,多重侧面堆积起的一位“当代士大夫”的命运流向。
 
 
岁月不待人
 
任怀强/文
 
初看春花红,转眼已成冬,
一年容易又到头,韶光
逝去无影踪。对酒都是
赶路人,珍惜光阴莫放松,
莫等到了尽头,枉叹此行成空!
奈何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转眼
就是一年,转瞬便是一生。


作者:郑训佐 作品名:古联语 尺寸:140cmx35cmx2

查看全文请网上订阅实体杂志订 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