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期刊
百姓生活
< 返回主页
2022年第02期

数码恐惧症——老年人的“心病”

作者:刘 欣/编译      阅读人数106
 


 


操作数码产品对年轻人来说不过是小菜一碟,一学就会,可老年人却为此犯了难。老年人该如何消除“数码恐惧”呢?
 
 
| 数码疲惫与数码恐惧症 |
 
       80岁的A先生独自住在日本东京的公寓,几年前,儿子送给他一台平板电脑。儿子在外地工作生活,很少与父亲见面,他希望平板电脑可以让父亲的生活更加便利。A先生的住宅配备了WIFI网络,但他既不懂给平板插电源线,也不会充电,就那么放在一边落灰。尽管朋友帮他在平板里安装了简单的小游戏,但这个数码产品依旧没有真正走进他的生活。
 
        50岁的B女士与丈夫住在神奈川县。一天,他们决定整理一下家中杂物,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将一些文件作“数据化存储”。夫妇二人准备了智能手机、电脑和扫描仪,打算把照片和书籍扫描成电子文件储存起来。为了完成这项任务,两人还报名参加了电脑操作学习班。结果,他们的整理工作一度因酷暑而中断,待天气凉爽时,他们也没了当初的劲头。
 
        70多岁的C先生与儿子、儿媳同住在大阪。在儿子的鼓励下,他决定买一台智能手机。C先生独自去了手机店,将手机连同配件买回了家,后来也没怎么使用这部手机。但令他匪夷所思的是,半年后他收到了近3万日元的账单。儿子帮他查询明细后才发现,这笔钱是视频软件会员费等零碎收费累积而成的。回想起来,当时手机店的员工一个劲向C先生推销服务,C先生只顾着回答“好的好的”,却不想后续这些服务的费用如此高昂。最终,儿子取消了这些服务,但这件事却让C先生开始惧怕手机了。
 
       近年来,上述这些“数码疲劳”“数码恐惧症”的案例层出不穷,数码产品已经影响到原本对此不感兴趣或不擅长的人群。
 
       日本总务省作了一次通信业务使用动向调查,结果显示,在20到50岁年龄层的日本人当中,超过九成人会使用互联网,60岁年龄层的这一数字是八成,70岁年龄层为七成。最近几年智能产品的广泛普及,让70多岁的日本老人也倾向于使用智能手机,而非老年机。
 
       日本经济产业省提出了“202 5年悬崖论”,认为如果在2025年日本商业还未实现整体电子化,将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国家在行政方面也开始努力推进线上处理,一些税收业务也逐步从窗口转为在手机应用程序上办理。
 
       如此看来,掌握数码产品及相关软件已是大势所趋。那么,如何才能让不熟悉这一切的老年人更轻松地使用相关工具呢?

 


参加平板电脑操作学习班的老年人
 

| 用平板电脑找回自己 |
 
       清水静香是一名家庭看护志愿者,同时,她也会上门为老年人讲解智能手机或电脑的使用方法。她说,对电子产品接受速度快的老年人也是有的。
 
       “如果老人们看到了一起喝茶的朋友因使用智能设备而让生活变得更为便利,比如上网预约旅游服务或用手机拍照等等,他们就有了学习操作数码产品的劲头。但如果是我这样的指导老师推荐他们使用智能手机或平板,他们就不会表现出多少兴趣。还有一些老人会因为电子产品上的问题与子女等亲近的人发生争执,这最终也会让他们对这类产品产生排斥心理。”清水说。
 
       此外,强烈的沟通意愿也会促使老年人积极使用智能设备。之前有一位80多岁的老人,本身存在严重的语言障碍,身体也因为颈椎病和腰椎压缩性骨折而难以行走。儿子给他买了一台平板电脑,于是他拜托清水为自己上课。一开始他连拼写“你好”都很困难,后来他开始用手写笔输入文字,三个月后,清水突然收到了他发来的长邮件。
 
       清水回忆道:“那是一篇充满幽默感与喜悦的文章。读完之后,我发现,当面对面交流时,他时常会难以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而通过平板电脑,他展现出了真实的自己。”
 
       后来,这位老人经常用平板与家人联系,每当看到孙子发来的视频,他都会格外有兴致。平板电脑已成了老人与他人交流的工具。
 
| 警惕手机依赖症 |
 
       另一方面,如果老年人交流欲望过于强烈,也有可能出现手机依赖症。作家安德鲁?汉森在《手机脑》一书中便阐述了过度使用智能手机的负面影响。该书仅在日本的销量就超过了40万册,这也反映出日本国民确实已对智能电子产品的普及感到不安。
 
       记者铃木明子指出:“老年人频繁上网一般是为了寻求认同,找到与自己意见相同的人,从而出现了手机依赖症。”他们要做的是给自己制定使用智能手机的限度。“可以提醒老人,给自己设定使用智能手机的时间,关闭手机的各种通知提醒,控制自己被手机支配的时间。也可以试着在没有要紧事的时候,把手机放在别的房间,或者停用社交软件三天时间,这些都是有效方法。”铃木说。

 

全球最年长的程序员若宫正子说:“电脑和智能手机都只是人类的工具而已,我们无须强求自己完全掌握它们的使用方法,只要能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便利就够了。”
 


| 高效数据化 |
 
       很多人可能会像文章开头的B先生一样,想通过将纸质资料存储为电子资料的形式减少家中杂物。的确,如果可以把照片、书籍、名片、纸质文件等全部扫描为电子版,家里一定会焕然一新。但日本“照片整理协会”的理事浅川纯子认为,数字化只是打造理想居家状态的中间环节。
 
        她说,来协会咨询整理服务的客户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家里存有大量纸质照片的老年人,另一类则是用手机或数码相机拍摄了过多孩子照片的年轻父母。前者往往拥有三四十本相册、几千张照片,由于翻找从前的照片非常困难,所以他们倾向于求助协会将实体照片转为数据存储。
 
       浅川指出,其实有些人并不需要这样做。很多时候,老人是为了把照片拷贝给儿孙,才想到把纸质照片存为电子图片。但如果目前没有这个需求,就不必花费时间和其他成本去做这件事了。不过,如果是诸如搬家等理由,把照片等文件全部数字化存储的确会方便不少,不仅便于查找检索,还能免去搬运的麻烦。
 
| 不妨当个手电筒 |
 
       我希望日本的老年人能从全球最年长的程序员若宫正子身上学到对待智能设备的态度。
 
       若宫退休前自学了电脑用法,在81岁高龄时还开发了智能手机应用程序。若宫说,自己积极进取的态度源于她的天赋不足,“我从前在银行工作,经常被上司批评点钞太慢。可是当银行引入点钞机后,手速再快的职员也比不上机器的速度。我看到了机器的高效工作,所以想试着去使用它们。”
 
       现在她本人用的手机并不是触屏智能手机,但她并不因此感到困扰。使用平板电脑时,她不用拼写输入法,而是通过语音输入文字,她完全将各种机器看作普通的工具。
 
       若宫说:“电脑和智能手机都只是人类的工具而已,我们无须强求自己完全掌握它们的使用方法,只要能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便利就够了。当你深夜回家时,可以用手机自带灯代替笨重的手电筒照明,或者从朋友那里学会了上网预约接种疫苗,这些就已经算是将数码产品物尽其用了。”
 
       电子产品和在线服务大大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很多人容易陷入完美主义陷阱,加大了学习难度,或者是在社会潮流及周围的压力下逼迫自己去学,这就导致智能手机这类工具变得无趣了。其实,只要掌握了数码产品中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老人们就一定会在将来的某一天把这些学到的技能派上用场。
 

[编译自日本《Sunday每日》]
 

查看全文请网上订阅实体杂志订 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