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期刊
百味人生
< 返回主页
2020年第12期

新型阳刚老爸

作者:李耀洋/编译      阅读人数51




和小丑、蝙蝠侠一样,我们也在找寻具备英雄气概的男性参照。
 

       说到底,在小丑那惊悚的妆容背后,只是一个寻找父亲的孩子。电影《小丑》讲述蝙蝠侠世界反派角色的故事。华金·菲尼克斯扮演的亚瑟·弗兰克有血有肉,正是典型的所谓“被遗忘一族”。
 
       不再年轻的白种人,因童年阴影罹患精神疾病,工作不顺,被迫与老母亲一起住在破旧的公寓里。亚瑟不懂得如何与女人相处,被所有人瞧不起乃至谩骂诋毁。母亲的精神状况很糟糕,母子关系也是病态的。就在某个时刻,梦想似乎要成真:他被告知是富有当权派托马斯·韦恩的私生子。亚瑟想尽办法去接近那位大人物,尝试喊他“爸爸”,得到的回应却是羞辱、威胁和拳打脚踢。他只想要父亲,却处处碰壁。
 
       如此饱受挫败的个体逐渐转变为DC漫画旗下最危险的精神病人。同时也不难理解,他最初犯下的罪行就包括杀害其“父亲”托马斯·韦恩,也因此附带牵连了另一名受害者:小布鲁斯·韦恩。后者失去父亲,同小丑一样在没有父亲陪伴的情况下长大,但却走上了一条截然相反的道路,成为了令罪犯闻风丧胆的黑暗骑士蝙蝠侠。
 
       小丑和蝙蝠侠可以说是硬币的正反面,各有各的震慑力,也各有各的软肋。他们都失去了父亲,努力跻身超级英雄行列。过程峰回路转,只是小丑的方式令人不齿,蝙蝠侠则显得光明正大。可以看出,孩子们在父亲那里寻找的正是英雄气概。可惜,西方文明多年来拼命想移除一般意义上的父亲形象与男性气质。大家也许都注意到了,我们正生活在一个“父亲缺失”的社会。父亲缺失或许会带来可怕的后果,小丑所代表的暴力行径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例子。
 
       截至目前,我们分工精细的社会认为,父亲理应分身有术,像《摩登家庭》里的菲尔·邓菲那样,成为孩子的大朋友。听起来当然很美好,既宽容又用心,可底子里还是软弱以及缺乏阳刚之气。畅销书《做孩子的英雄爸爸》作者、儿科医师梅格·米克的指引就相当不错:“虽然不容易做到,但爸爸们应当适时展示力量。阳刚之气可能会遭到贬损或以错误形式(比如饶舌音乐)出现,但其真正的能量在于道德约束,因此必须有意识地运用威望。”
 
       不过,现今普遍推崇的形式和米克所描述的全然不同。我们摧毁旧时代僵硬的父子关系没有问题,可取而代之的似乎只有微缩版的母爱。父亲变成母亲甚至是让人啼笑皆非的老妈子。这在美国记者苏珊·法露迪所著的《暗房里的男人》一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法露迪是开明的女权主义者,多年前还写过一本讲述当代男性危机且颇具分量的书。她分析青年一代,也关注不再年轻的人,“技能、理想、定位等方面的缺失感引发了一系列心理问题,而心灵背后是更深层次的文化失败。”这里也包括男性阳刚之气的缺失。父亲们变得手足无措,法露迪的爸爸也是如此,他专制、严苛、易怒,处于暴力的边缘,很早就离开了母女俩。近30年后,父女重逢已是沧海桑田。
 
       某一天,法露迪收到父亲的邮件:“告诉你一件有意思的事。我以前一直都在假装大男人,但实际上我从未有过这种气概。”开头不错,但还有一个小问题:父亲不仅仅回顾并审视了过往行为的错误,还决定与阳刚之气一刀两断,去泰国做了变性手术。所以重获联系时,爸爸成了女人。某种程度上,这正是现时滚滚大潮中最典型的案例。也许在这个时代,只有两条路可以走:要么阳刚带刺,成为粗鲁好斗的父亲;要么走向女性化,甚至成为事实上的女人,再无父子可言。
 
       作为男人,似乎做不到既敞开心扉,又维持米克力荐的“权威”。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少,但还是有,比如自传式随笔集《老爸:父爱拼图》一书的作者迈克尔·夏邦。
 
       第一个故事就很有意思,青春期的儿子亚布拉罕迷上了时尚衣着,不停研究和追逐潮流。孩子在学校不怕嘲讽,保持个性。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亚布拉罕在巴黎时装周奔来跑去时,其父亲一直形影不离。夏邦陪着儿子,也观察他,有时甚至觉得他是个外星人。父亲在场,保持一定距离,给孩子划定底线,但从未停止支持,也没有头脑发热。夏邦爱着儿子,让他自由飞翔,勇攀高峰。亚布拉罕沿着自己的道路向前迈进,父亲在一旁注视,不必完全理解:由他去,但不会让他孤单。
 
       这份爱并非闪闪发亮,却细腻微妙,又坚如磐石、殷切柔韧。也许这就是我们苦苦追寻的新型阳刚老爸——自带必备的权威,牵着你的手,又让你高高飞翔。
 
原文作者:弗朗切斯科·博尔格诺沃
 
[编译自意大利《全景》]

查看全文请网上订阅实体杂志订 阅